走近岳王庙⑧|说说岳王庙门楼的那块鎏金匾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余雯雯 通讯员 许丽丽
在杭州岳王庙门楼的南侧檐间,有一处鎏金竖匾,正书“岳王庙”三字,匾额边缘镂刻龙凤彩云和鲤鱼跃龙门等吉祥图案。这块鎏金匾,是大家走进岳王庙的第一眼标识物,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又印证了岳王庙怎样的历史变迁?让我们先从岳王庙名称的演变说起。
杭州岳王庙历经宋、元、明、清,历代屡有兴建,经久不衰,其名称也各不相同。
南宋嘉定年间始建时,赐额“褒忠衍福禅寺”,用以表彰岳飞的功业。
元时曾称精忠庙,因岳家军多次得到宋高宗的嘉奖,特赐过一面锦旗,其上就绣着皇帝御笔亲题“精忠岳飞”。
“精忠报国”匾
明景泰、天顺年间(1450-1457),杭州府同知马伟重修岳飞祠、墓,并奏请朝廷赐额“忠烈”,以彰显岳飞赤胆忠诚之心和慷慨壮烈之情。“忠烈庙”之称也由此时始。
忠烈祠区
明、清时期也有称岳武穆王庙、岳忠武王庙。“武穆”“忠武”为岳飞的谥号。谥号是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一般为褒扬之词。而岳飞的谥号还要从宋孝宗说起。
由此可知,明、清时期称岳王庙为岳武穆王庙、岳忠武王庙,就源于孝宗至理宗年间对岳飞谥号的赐予。
清嘉庆六年(1801)浙江巡抚阮元重修岳庙后,在大门悬挂“岳王庙”匾额。其中,“王”是指岳飞的王爵,即南宋嘉泰四年(1204),也就是岳飞死后62年,朝廷追封其为鄂王,故后人尊称岳飞为“岳王”;庙则代表了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场所;三字合起来的“岳王庙”,就成为了历代人们凭吊、祭祀岳飞的重要纪念地。
《追谥岳王忠武敕书》碑
如今,“岳王庙”鎏金竖匾依然稳稳地悬挂于岳王庙门楼之上,高峻凝重,与岳王庙庄严肃穆的气质相得益彰。每当阳光洒在岳王庙门楼上时,那鎏金竖匾便会绽放出金灿灿的光芒,仿若英雄的浩然之气划破长空、永存世间。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