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指数”正式发布!北京、杭州和南京列全国前三

新教育5741阅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徐婧 王清清

城市是碳减排的主战场,建设低碳城市是我国推动“双碳”战略的必经之路。12月29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浙大城市学院联合发布全国首个“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指数”(下称“指数”)。

“指数”显示,在全国36个大型城市中,北京、杭州和南京在低碳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最为突出,分列一二三名;上海、天津、重庆、青岛、宁波、成都和广州分列四至十名。

值得一提的是,“指数”首次聚焦建设过程,创造性地从能源结构、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城市居民、水域碳汇、森林碳汇、绿地碳汇与低碳技术八个方面,全面解析城市低碳建设水平的动态发展。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指数”的发布,解决了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诊断面临的“缺方法”“少数据”“难诊断”的现实困境,诊断结果可为城市管理者指引低碳城市建设努力的方向,为市民了解和参与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指导,为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开展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诊断,正是为了对城市低碳建设的过程和努力的方向进行动态‘把脉开方’,是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动力。”此项研究发起者国际著名学者申立银教授认为,我国以“3060”为时间点的“双碳”战略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在低碳建设的各个维度付出长期的努力。

据介绍,申立银教授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低碳城市领域长期深耕,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连续入选国际权威学术机构科睿唯安(Clarivate)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以及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评定的“全球前2%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22年5月作为“钱塘特聘教授”全职加入我国首家国土空间规划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

发布会上,“低碳城市”领域的首本蓝皮书——《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诊断蓝皮书2022》也同步推出。

这是申立银教授研究团队与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主推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诊断系列报告的第一部,未来将定期再版,动态跟踪我国城市在低碳建设上的努力成效。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

作者 Author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刻分享至微信好友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刻分享至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