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变“大田”农户笑容甜,桐庐撂荒地变“金土地”再现田园风采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李雯 雷晓明 冯声斌 记者 陈颖静
桐庐作为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主要实景地,梅蓉村正是这幅美图里的一颗灿烂明珠。走进初夏的梅蓉村,风裹挟着夏日的暖,收完麦子的田畈里忙碌着挖掘机,从高处俯瞰,远处云雾缭绕,近处连片的田地规整划一,正是一幅夏日备耕的田园景象。
梅蓉村整治后的田园景象
“在集中整治前,这里一块小田,那里一块小田,就像美女头上的癞痢,非常难看。”梅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方云告诉记者,在整治前,满天星似的零星耕地不仅东一块西一块影响村容村貌,更不能连片种植农作物,亩均效益非常低。
梅蓉村整治前景象
自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以来,桐君街道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对这片土地进行 “旱改水”美丽田园建设,“百亩方”“千亩方”再现田园风采。
“目前村里已完成旱改水189亩项目的县级验收,可获取县级回购资金2000余万元。”抛荒闲置耕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优质百千万耕地,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也成了城里人享受田园风光的休闲观光好去处,吴方云喜滋滋地算了一笔账。
梅蓉村沿富春江风貌
事实上,小田变大田,增加的不仅是面积,更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提升了耕地保护的质量等级。
目前“千亩方”1295.59亩已经完成县级、市级验收,通过“千亩方”整治可增加耕地面积276亩。“百亩方”872亩项目及梅蓉村后畈630亩标准农田项目完成立项论证,预计通过“百亩方”整治可增加耕地面积517亩,其中通过标农项目实施可以使耕地质量提升至9级。
零星耕地集中连片后,不仅便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也便于当地农业风貌的布局。
“忆江南”稻田画演绎《富春山居图》
“小田变大田后,我们已经做了进一步的色彩规划,彩色水稻马上要开始播种,这对整个村落以及沿线的风貌都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为‘农旅结合’、农民增收提供更多可能。”桐君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风貌办主任罗苗军介绍说,梅蓉村即将创建市级未来乡村,另外这一区块还将与富阳区的渌渚镇跨县域打造一个以田园为主题的风貌样板区,现在的这些整治都是“热身动作”。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
评论区 Comment
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