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回访│曾辞职驰援武汉的宁波男护士,打算“留浙过年”,还计划打造志愿服务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蓉
还是那辆浙B牌照的黑色轿车。
沿着相同的路线,驱车800多公里,穿越10多座城市,2020年3月27日上午,郑益欢载着自己的全部家当,从武汉返回宁波。
38天前,他曾迎着寒风,辞职驰援武汉,成为武昌医院的一名护士;在坚守抗疫一线38天后,他完成使命后回到出征前的地方。
宁波高速路口,曾经的领导与同事带着横幅和鲜花热情地迎接他的回归。此后,他回到宁波海曙康复医院,从临床护士转岗到护理部行政人员。2020年,他受邀参加了20多场宣讲活动,并陆续获得“浙江好人”“湖北优秀抗疫护士”“宁波优秀抗疫青年”等各种荣誉。
当初的义无反顾,换来了莫大认可。这个23岁的小伙在欣喜之余,也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压力与动力。2020年,成为他过往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铭记着他面对未知风险的满腔孤勇。
武汉归来,做了20多场演讲活动
演讲中的郑益欢。
宁波海曙区一家酒店,舞台下,齐刷刷坐满了两三百人,有领导,有同行,大多是陌生面孔。郑益欢穿着一身“中国红”,站在台上,兴奋很快被紧张取代。
这是去年的“五四”青年节,受到海曙区团委的邀请,他第一次登上舞台,接受表彰,并宣讲自己的抗疫经历。
此后,连续几个月,他驰援武汉38天的故事被压缩在时长五六分钟的演讲中,搬上了20多场宣讲活动的舞台。
尽管时过境迁,郑益欢仍清晰记得去年2月下旬,自己初到武昌医院时的慌乱景象——这所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里,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他每次轮班要值守长达十小时;无处解决餐饮,他曾靠泡面和面包维持一日三餐。
“好在,一周后,四川来了一批医疗人员支援,我们改成四小时一班,不停轮转。”郑益欢回忆说,自己也被调到一家提供餐饮的酒店居住,“吃住的难题都解决了,就没之前那么艰苦了。”
在演讲稿中,38天似乎用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足以概括,但在当时,那却是郑益欢拼命去守护别人的时光。
远在甘肃的父母放心不下他,郑益欢每隔三五天打电话回家报平安,也向他们分享医院里的好消息。
在武昌医院时的郑益欢。
“几乎每天都有病人康复出院。”郑益欢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3月下旬,武昌医院开始进行消杀,转回普通医院。
“武昌医院方面当时也提出,希望我留下工作,但需要我支援的情况已经结束了。”最终,郑益欢在武汉解封前返回宁波,接受以前领导的邀请,回到宁波海曙康复医院。
郑益欢从临床护士转到行政岗位,不再需要上夜班,薪资也增加了三千;各地媒体蜂拥而至,他被表彰,收获奖杯和证书。
他的父母也开始为这个小儿子感到骄傲。
重回武汉,看见城市原本的模样
10月4日,趁着国庆假期,郑益欢又特意去了一次武汉。
一下飞机,他直奔武昌医院,和曾经一同抗疫的“生死老友”正式见面。
“虽然我们都留了联系方式,但在武汉的38天,大多时候,我们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我几乎没怎么见到过同事们的真实面孔。”郑益欢说。
他也没来得及好好打量这座城市。郑益欢只在轮休期间去过一次樱花园,去汉阳门码头观赏长江。
那个夜晚,郑益欢站在码头环视四周,这座城市呈现的景象,至今仍历历在目——整个码头空无一人,几艘船寂寥地停在江边。武汉长江大桥上也只奔腾着孤零零的几辆车,都是救护车和运输物资的货车。
而这一次,他像游客一样,去游览黄鹤楼,去户部巷品尝地道的武汉小吃,也终于看见“武汉原本该有的模样”。
“我排了两小时的队,只逛了一小时,却很开心。这座城市不再像当初那么空荡,而是人山人海、喧闹繁华,还有形形色色的小吃。”眼前这个热闹的武汉,让郑益欢充满喜悦与成就感,在他内心泛起波澜。
荣誉加身的现状,曾让郑益欢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当他再次驻足武汉,回味在这里的点滴,他意识到那些荣誉,也是一种全新的动力。
“那是认可与赞扬,也是某种束缚,意味着我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可能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那么意气用事。那段难忘的经历提醒着我,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如果突发情况再次出现,我可以凭借这种勇气与担当,对抗未知的风险。”
请战隔离酒店,打算打造志愿服务队
进入冬季,疫情出现反复。宁波海曙康复医院组织了一场疫情防控演练,郑益欢则成为了这场演练的指导员。
从病情发现到上报、转院再到消杀,郑益欢根据自己在武汉的抗疫经验,为整个流程提出参考性意见,并教会同事们如何安全穿脱防护服。
11月23日,郑益欢郑重地写了一封请战书,申请加入疫情防控隔离酒店的工作。
今年春节,郑益欢打算和同事们一起留在宁波过年。
工作第三年,这将是郑益欢第一次在春节拥有七天长假,“可能到时和父母视频拜年,再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聊天。”对于难得的长假,他还没有更具体的打算,“如果疫情防控有需要,无论是去隔离酒店,还是去医疗支援,我一定会参加。”
郑益欢说,等年后,他还是想找机会回临床做护士,“虽然辛苦些,但那是我的老本行,我不想丢掉自己的专业。”
在郑益欢的新年计划中,他还打算把那支在海曙区成立、以自己为名的“益欢青年志愿服务队”正式打造起来。
“我们医院有不少慢性疾病患者,希望能聚集一群医护专业的年轻人,为慢性疾病患者和偏远山区患者提供医疗帮助,并为大家普及急救知识。”郑益欢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
评论区 Comment
有爱的青年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做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