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于3月20日首发的《平凡与不凡》,为什么让12位读者读哭了

全文艺12万阅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像读者寻找书籍一样,书籍也同样在寻找读者。

对于即将于2020年3月20日进行线上首发的《平凡与不凡——浙江防疫抗疫一线故事》(以下简称:《平凡与不凡》)而言,叶佳林先生就是一位理想的读者。

先说一说《平凡与不凡》,这本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携手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共同策划的纪实图书,讲述了52个温暖而又催人奋进的故事。

支援湖北的2018人中,有些人的故事,就在这里面。

微信图片_20200312170639.png

《平凡与不凡》(封面设计稿)钱江晚报 编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书已经开启预售,详情请点击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是投身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普通人——有驰援湖北或坚守浙江的医护人员,有警察、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外卖骑手、口罩厂工人、程序员……以及分布世界各地的浙商。

在平实入微的文字中,90后的果敢与担当、医者的仁术与仁心、从小家到大家的温暖、由浙江到各地共同携手行进的力量,被非常有温度地呈现。点击了解更多

叶佳林是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师、领先声创创始人。从严格意义来说,叶老师和他的同事应该是这本书的第一批读者。因为他们正在进行音频版《平凡与不凡》的录制。

《平凡与不凡》——“医者见仁心”音频片头

这要从2月22日说起。这一天,叶老师领衔的领先声创,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公告,表示可以为疫情防控作品进行无偿录制。

叶老师说,这个时候,自己处于将要复工但还未复工的间隙,“防控疫情需要每个人都出点力,我别的不会,就会配音。”他说,这是公号上那则公告出炉的原因。

当时,《平凡与不凡》的书稿也正在紧张编写之中。经由友人牵线,叶老师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建立了联系。虽说免费录制,但是双方依然遵循严格的流程,在对彼此提供的作品质量没有疑问之后,签订合同。

参与《平凡与不凡》音频录制的,是包括叶老师在内的12人团队。

“几乎每个人都哭过。”叶老师说,在录制的过程,大家都会被书中的某一个细节打动,“它不是那种读起来轰轰烈烈的感觉,而是在平实的讲述中,某个小细节不知不觉但又很‘突然’地就打动了你。”

他提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

“一个95后小男孩,在进行居家医学观察的一家人的楼道里,进行24小时值守,正好赶上了杭州降温,门悄悄地打开了,递出一只取暖器,还连着接线板……那个场景,一下子就在我脑海中被还原了。”

叶老师说,他一下子就被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理解打动了。

在《平凡与不凡》中,这个95后男孩名叫胡明洲,是杭州市三墩镇自在城东苑社区的工作人员,他的故事叫“放心,门外有我”。

小胡值守的那天是2月4日,夜里寒风瑟瑟,他一直在狭窄的楼道里来回踱步,被隔离的人家可能听到了脚步声,在门内喊话:“你冷不冷啊?”小胡“嗯”了一声。于是,就有了那只取暖器的故事。

《平凡与不凡》中,95后男孩的故事

叶老师和同事们一拿到书稿,就开始了录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80%的内容。

“虽然合同规定日期是3月25日,但是我们大约在3月19日就能完成所有的录音和后期制作,这样可以赶上3月20日的线上首发式。”目前,叶老师自己负责录制的内容已经完成,因为白天要给学生上网课,他把周末和晚上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平凡与不凡》——“此时不上,何必学医”音频

作为第一批阅读者,叶老师会把这本书推荐给哪些人?

“所有被疫情影响人和参与防控疫情的人,以及想了解这场疫情的人;我还想把它推荐给国外的读者,它写出了真实的浙江故事,也是中国故事,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感同身受的一点。”

“所有人”或“每个人”,这是叶老师的答案。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

作者 Author

评论区 Comment

最新评论
毛雅君
毛雅君

向英雄致敬!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平凡英雄,感动

玲

己阅己阅

138****2237
138****2237

平凡的英雄

江

好希望可以组织活动,好像总有一本。或者,我去买一本,一定要好好看

查看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小时新闻APP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刻分享至微信好友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刻分享至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