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回家|“愧对媳妇儿”,河南来杭建筑工人回不了家,最想念老婆的一桌好手艺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通讯员 金焕英
这个新年,很多人都留杭过节,对家人的爱却一丝不减地被带了回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和杭州邮政联合策划了特别活动“让爱回家”,将为回不去的你们专门定制一款充满浓浓爱意的专属明信片,通过这张小小的明信片,你可以把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的问候,对子女的关爱,用文字记录下来。
“让爱回家”明信片的样子,我们正和邮政方面进行设计,怎么领取这份明信片,让传递的思念更有仪式感,也欢迎你在文末留言点题和分享好的创意。
今天和我们一起分享故事的是,52岁河南人高文海,是杭州下城区长庆街道旧改项目建筑队的一名普通工人。
高文海个头不高,很瘦,红色夹克衫上满是水泥和油漆的印子,成为了他这个冬天的工作服。
“平时,我们都是跟着建筑队走的,哪里有工程,我们就去哪里。今年都在老小区里转。”高文海说,他的工作就是打打混凝土、砌墙,做各种房屋外立面修修补补的活儿。
没读过几年书,他就出门打工,去过北京、上海、山东等地,跟着工程队做活,也攒了不少建筑手艺。连老家的房子都是他自己盖起来的。
后来,他来了杭州,在萧山一家纺织厂里做工,蛮多年头,日子很规律,但钱挣得不多。
辞了工,回老家修整了一段时间,高文海又来了杭州,干起了老本行,一做十几年。
虽是打工人,对于这些建筑工人来说,莫大的幸福就是能在家里过个长长的年。“每年11月底,我就能回去,一直过完元宵节才回来。”可是,去年受疫情影响,高文海在家里待了小半年。“心慌呀,着急呀,挣不到钱,还不如出来。”
辛辛苦苦工作了9个月,他早早就盼着过年了。可是因为疫情反复,政府鼓励大家留杭过年,高文海成了其中一员。
9个小时的硬座,不算山路迢迢,但乘车风险不小。他纠结了很久,还是做了不回家的决定。
他念叨着:“在我们老家,年货里一定要有腊肉,我媳妇儿做的腊肉特别香,因为猪肉和杭州的不一样。年夜饭的桌上除了各种炒菜,还要有‘四个锅’,放好些个东西。我们家主要是鱼锅、羊肉锅、鸡锅、鱼圆锅。吃了‘四个锅’,才能叫过年。”
说起老家的吃食,他有说不完的话:“杭州的青萝卜,几块钱一斤,我们老家,3毛钱一斤,水嫩嫩的,又脆又甜,好吃得很。”
今年怕是吃不上了。高文海满脸的失落。“过春节,谁不希望能回家团聚呢,可惜没办法。”
高文海有个儿子,在上虞做理发师,平时工作很忙,过年也不回去。
“今年家里肯定冷清呀,我80多岁的老父亲,得了肺结核,每天都是我媳妇儿做好饭端到他的房间里。我还有两个孙女儿,都在老家,我媳妇儿一个人照顾着。”说起这些,高文海红了眼,“太愧对媳妇儿了。”
除了天天在视频里跟家人唠叨,注意身体,买点好吃的,还能做什么呢?高文海不晓得。不过他也不担心过年的冷清,还有不少工友跟他一起,“过完年,空了就回去,吃上家里的饭菜,就很满足了。”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
评论区 Comment
赞(/≧▽≦/)
真心不言而喻
打工不容易啊
一手好字
都不容易